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9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47篇
自然研究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春季太湖水域无机氮湿沉降来源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3年春季太湖站降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太湖水域NO3--N、NH4 -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9和1.6mg/L。NO3--N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是NH4 -N的两倍。利用气团后向轨迹分类法以及天气形势得到春季影响太湖流域的主要是海洋性降水,春季海洋性降水中NO3--N、NH4 -N沉降通量分别为1.01 kg/hm2、1.95kg/hm2,而大陆性降水中NO3--N、NH4 -N沉降通量分别为0.13和0.26 kg/hm2。同时利用气团后向轨迹,在海洋性过程中对云下气团进行分类,结论是北方气团对太湖水域氮的输送及沉降负荷最大,NO3--N、NH4 -N的沉降量分别占总沉降量的53.5%和57.9%,西南气团次之,NO3--N、NH4 -N的沉降量分别占总沉降量的34.6%、32.8%,局地气团最小,NO3--N和NH4 -N的沉降量分别只占总沉降量的11.9%、9.3%。  相似文献   
52.
研究表明天池景区存在如下环境问题:洪水灾害带来的环境问题、旅游服务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微生物环境问题等.相应的治理对策主要有: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加强景区大气环境、水环境的保护管理;加强对牧民旅游服务活动的管理和培训,强化牧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旅游者旅游活动行为的积极引导;大力提倡生态旅游,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53.
稻田是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综合服务功能。在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和生产调研,以及作者长期的稻田生态系统研究积累,对江苏环太湖地区稻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服务功能进行全面估算和评述。分析发现,在合理的稻作技术体系下,环太湖稻田生态系统不仅可以缓解气候变化、提高大气质量及保持水土资源,而且水稻生产还可以获得巨大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稳定环太湖水稻生产,不仅有利于环境健康,同时对促进城乡协调与社会和谐发展也至关重要。应该扭转公众对环太湖水稻生产的偏见,在科学规划稻田布局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稻作技术创新,建立农户激励机制,以进一步增强稻田生态系统在保障粮食安全、环境健康及经济持续增长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54.
模糊评价法在东湖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模糊数学评价法,以清徐东湖水质评价为例,说明了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5.
绿洲稳定性指绿洲系统功能能够处于持续稳定发展中的一种状态,绿洲稳定性的打破,最终会通过水文、土壤、植被这三个主要因素表征出来。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进行分析后发现,绿洲内外过度的人类活动是稳定性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动力机制及反馈机制则构成了绿洲稳定性变化的复杂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56.
物元分析在巢湖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利用物元分析理论进行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模型,运用物元分析对巢湖水质富营养化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关联度得到综合评价结果,用实例与其它主要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令人满意.该法具有计算简便、评价合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57.
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湿地植被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也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河口湿地植被在不同时期内种类和组成的变化,以及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文章以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湿地为对象,在巢湖处于枯水期和丰水期时,分别对其植物群落进行了野外调研,研究发现:枯水期河口湿地分布植物有21种,隶属于18属,11科;丰水期河口湿地分布植物11种,隶属于10属,7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枯水期时河口湿地植物组合类型有8种,丰水期时河口湿地植物组合类型为4种;枯水期时河口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比丰水期时高,但其均匀度比丰水期时低;湖泊水位、河口水质和人类活动是河口湿地植物种类和组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湖南洞庭湖流域洪水属性的复合效应的研究认为:(1)洪水定义应以流域各河湖汛期防汛特征水位,即防汛水位、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界定,它既反应了洪水量级,又表征了洪水随地域和时间的变化规律;(2)当洪水形成一定规模时能产生巨大的有效能量,相对社会经济系统而言,这种能量可表现为有效、致害、致利能量;(3)有效、致害能量的复合效应是形成洪水灾害链和灾害群,灾害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86.32×10^8元,有效致利能量的复合效应是蓄水、供水、发电、冲淤、航运等,将它们折算为货币每年直接和间接总价值达209.189×10^8元。  相似文献   
59.
洞庭湖新石器文化遗址与古环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洞庭湖地区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为研究历史时期环境演变提供了条件。洞庭湖在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呈现深切河谷与零星洼地湖泊共存的河湖切割平原景观。进入全新世暖期,人类活动开始在洞庭湖平原周边地区频繁出现;大溪文化时期人类已在平原湖区中部开始渔猫活动;屈家岭文化时期人类活动从洞庭湖平原中部退出;龙山文化时期人类文化活动遗址向湖中推进,湖泊三角洲有所发展。商周至秦汉时期,洞庭湖三角洲平原发育,河间洼地湖泊、沼泽形成。魏晋以来,特别是长江分流入洞庭,导致了洞庭湖的迅速扩张,19世纪以后,由于大量泥沙入洞庭湖及人类围垦,使洞庭湖迅速淤浅,湖泊面积锐减。  相似文献   
60.
长春南湖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长春南湖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环境。结果表明 ,南湖接收的太阳直接辐射、间接辐射和总辐射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 ,包括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